捂熱綜合征又稱“嬰兒蒙被缺氧綜合癥”,或“嬰兒悶熱綜合征”,門診每年都會接診到幾例,嚴重的會缺氧、高熱、大汗、脫水、抽搐昏迷,乃至導致孩子腦部受損。醫(yī)生提醒:1歲以內的嬰兒,如果出現大量出汗、臉色發(fā)紫的情況,應及時檢查是不是捂得太熱了。
發(fā)燒快40度,還穿這么多?!
某醫(yī)院兒科醫(yī)生出了半天門診,看了45個患兒,其中有5個孩子醫(yī)師看了一眼就覺得穿太多了。
男嬰兒,6個月大,發(fā)燒39.5℃。上身穿厚棉內衣+毛線衫+棉背心+絲棉襖,下身是厚棉長褲+毛,全身又套了一件彈力絮連體棉襖。
孩子精神不大好,趴在奶奶背上一動不動。醫(yī)師摸摸孩子后背,全是汗,便趕緊讓奶奶把孩子的絲棉襖脫掉和彈力絮連體棉襖脫掉,散散熱。
女嬰兒,10個月大,發(fā)燒接近40℃,臉蛋紅撲撲的。孩子上身穿棉毛衫+毛線衫+絲棉襖+羽絨服,下身是厚棉長褲+毛線褲+絲綿褲。
1歲以下的新生寶寶,體溫調節(jié)中樞功能還沒有健全,在過冷或過熱時不能自動調節(jié),對外界氣溫的適應能力很差。尤其是5個月內的寶寶,他們喝奶容易流汗,產熱量很大,出汗散熱又比較緩慢,如果爸爸媽媽把寶寶包裹得很嚴實,就很容易產生高熱的環(huán)境,導致寶寶中暑。
穿的多不多,摸摸鎖骨和后背!
爺爺奶奶帶的孩子,穿得大多比較多。很多老年人喜歡按照自己的感覺來判斷孩子衣服是不是夠,以為手摸上去涼涼的,就給孩子加衣服,結果捂過度了。
判斷孩子衣服是否穿得多,有兩種辦法:
第一,摸孩子的鎖骨,如果鎖骨是溫熱的,說明衣服穿得剛剛好;
第二,摸后背,如果后背有汗,甚至衣服都已經濕了,說明衣服穿太多了,應該及時減衣。孩子穿衣件數和大人一致或比大人少一件。
兒科專家說,他家小孩從小穿的衣服也比較少。“我的理念是,孩子衣服穿得越少越好。很多家長有‘孩子要比大人穿得多’的想法”,這其實是誤區(qū)
?!?/span>
無論什么季節(jié),都應給寶寶選擇穿棉、真絲或麻質,吸汗而不刺激肌膚的衣服。過緊、過厚的衣褲會限制寶寶的運動和發(fā)育,不利于排汗、透氣,遇到涼風就容易傷風感冒。孩子小腳容易出汗,家長要常常捏捏寶寶的小腳,發(fā)現是汗津津的就要及時更換棉襪。
適合中國人“穿衣公式”氣溫+衣服增加的溫度= 26℃
當然了,各國觀念不同,要我們的孩子像外國的孩子那樣冬天穿條短褲,確實很難做到。
一位兒科醫(yī)生用了三個月時間,總結出小孩“穿衣公式”。這是她在她女兒身上總結出來的經驗。她隨身帶一個溫度計,記錄當天氣溫幾度、女兒感冒時穿了什么衣服、出汗時穿了什么衣服、室內溫度多少、室外溫度多少。
經過3個月的實踐總結,得出結論:氣溫加上衣服所能增加的溫度,控制在26℃,是孩子最舒服的穿衣狀況,不會著涼打噴嚏,也不會動一動就出汗。
根據測量,每件衣服能增加的溫度:厚羽絨服9℃,薄款羽絨服6℃,稍厚彈力絮棉衣5℃,厚羊毛衫4℃,棉背心4℃,抓絨衣服3℃,薄外套3℃,厚棉毛衫2℃,薄棉毛衫是1℃。
溫度為26℃時,穿一件T恤剛剛好,以這個為基準,如果溫度下降3℃,加一件薄外套就剛剛好;下降4℃,加一件厚羊毛衫就行。以此類推。